发布时间:2016-03-04 10:44 我要投稿
刘守军在村里主持文艺节目
□本报记者 原昆鹏 文/图
以前村里文化生活贫乏,如今隔三岔五就能欣赏到高水平的演出;以前村里吃水是个难题,如今村综合供水站已纳入市水利“十三五”规划……在浚县新镇镇田堤村,一提起驻村第一书记刘守军,村民无不竖起大拇指称赞。
不到4个月
刘书记”变成“老刘”
2015年9月初,按市委统一部署,市文广新局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支队副支队长刘守军被派驻到田堤村任第一书记。
如何从机关干部变为驻村班长”?刘守军准备的第一个法宝就是能吃苦。他一到村里就与镇包村干部及村“两委”班子成员座谈,对村庄布局、道路建设、远景规划等实地察看。挨个儿走访村里的党员和群众听取意见建议,不到两个月时间,就走访党员28家(次),走访群众39家次)。
田堤村离刘守军家53公里,每周一刘守军往村里去时都要备齐5天的“干粮”。房间里没有自来水、没有厕所、没有暖气,房子四面透风……面对这些,刘守军从未有过一句怨言,相反,让他上心的是如何进一步了解村民的需求。
9月中旬的一天傍晚,出门散步的刘守军被一阵二胡声吸引,他也爱好戏曲,随即推门而入,几段高亢清亮的唱腔让他们瞬间亲密无间。听说村民跳广场舞还用老式录音机,极不方便,刘守军积极协调县文广新局为村里配备了大功率音箱2个、电子琴1架,这让村里的广场舞爱好者和戏迷们大为兴奋。
进入冬季后的一天,村民孙俊祥和孙文彬找刘守军聊天儿,看到洗脸盆和水桶里的水都冻成了冰坨,当晚就自费为他买来了棉门帘、煤球炉等。后来村里主动出面协调,将他住的地方换到了村里的学校内,村民也会经常邀刘守军到家中吃饭。不到4个月的时间,村民口中的刘书记逐渐变成了老刘。
村民的需求就是命令
“今天的党员会开得比较顺利;文化广场的事涉及近20户村民,还要抓紧讨论……”在刘守军的办公桌上,记者看到了一本写满日常点滴的驻村日记。
村民的需求就是命令,就应立即行动。在走访调研中,有村民反映近几年村里饮水井水质下降,饮用后出现不良反应,个别家庭全家拉肚子。刘守军通过调查发现,不仅本村,周边李海屯村、张堤村、西皮村也存在类似情况。
面对这些问题,刘守军想起了第二个法宝——“队员是代表,单位是后盾”。他向单位党组织反映后又逐级向镇、县、市水利部门反映情况,经多方呼吁、协调,市县两级水利部门拿出初步方案,联系附近几个村,集中打一眼深水井,建设一个综合供水站。目前该问题已在市水利局立项,纳入市水利“十三五”规划,争取年内开工。
由于村内没有文化活动场地,先期申请的一套健身器材也无处安装。刘守军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又带着村“两委”成员围着村子转了好几天,四易场地,最终选定了一个相对宽敞的地方,目前正在协调。
老刘不像领导
像俺村的人
“大伙儿都听着啊!驻村的老刘又给咱们联系了一台文艺节目!下星期二,听完戏还能领春联!”今年1月29日,村委的大喇叭反复播报着这一喜讯。
在走访党员群众过程中,刘守军发现,村民不再满足于吃饱穿暖,而是追求更高的精神生活。由于村集体没有收入,该村没有文化场地,极少开展文化活动,大部分村民爱听戏,也只能去外村过瘾。
怎样让村民不出村就享受文化大餐?第三个法宝派上了用场,刘守军在市文广新局供职多年,在全市文艺圈人脉极广,经多方协调,去年9月下旬,他就联系了市豫剧牛派艺术研究院送戏下乡,今年2月2日,又为村里请来了市群艺馆的演员。
“俺村从来没演过大戏,听戏得跑几十里地,自从老刘来了,不仅能经常看戏还是名剧团名演员!”村民孙兴旺对记者说,“滑县、淇县、延津县的戏迷也来俺村看戏,现场观众有两三千人!老刘老想着为村里办实事,一点儿架子都没有,不像领导,像俺村里的人。”
《村民的需求就是命令———记驻浚县新镇镇田堤村第一书记刘守军》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hebi.yuduxx.com/qishui/346432.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