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02-17 10:28 我要投稿
本报讯 (记者 张婷媛)“我们在淇滨区买了房子,开了饭馆,老家的土地流转出去了……”说起如今的生活,浚县小河镇的张爱凤很是幸福。
几年前,张爱凤在淇滨区买了房子,担心老家的10亩地被收回,就没迁户口,儿子儿媳也从农村搬来和她一起居住,“刚开始俺是小心翼翼地搬到城里的,担心是农村户口,看病、孩子上学会很不方便。”张爱凤说,没想到搬来以后,孙子孙女上学没费一点劲儿,他们家的饭馆,每个月有上万元的收入,老家的10亩地流转给种粮大户,每亩地一年1200块钱,日子越过越红火。“现在想想,那会儿真是多虑了。”张爱凤乐呵呵地说,去年村里进行了土地、房屋确权登记,这让她在城市发展得更安心。“哪天想老家了,就回去看看。”
对此,在淇滨区做生意13年却仍是农村户口的杨固华也深有感触。2000年,浚县王庄镇农民杨固华跟妻子一起来到淇滨区,从给别人打工,到自己做小生意,日子越来越好。“女儿、儿子享受到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有关优惠政策,在淇滨区第一中学上学。”杨固华说,最令他高兴的是最近他还参加了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在报纸上看到《关于进一步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意见》出台的消息后,我专门去问了,我和妻子虽然是农村户口,但是可以以城市灵活就业人员的身份参加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享受到和城镇职工一样的待遇。”杨固华高兴地说,“现在我觉得和城里人没啥不同,这都要感谢党的好政策啊。”
《几年前,浚县小河镇张爱凤一家搬到了淇滨区居住。去年,村里的土地、房屋确权登记,让她在城市发展得更加安》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hebi.yuduxx.com/qishui/334290.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