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5-10-30 09:14 我要投稿
张彦堂(左)和张同堂在察看基地培育的山药种苗
□本报记者 原昆鹏 文/图
在浚县伾山街道办事处后毛村有一个远近闻名的山药基地。这个基地是一对堂兄弟流转了2400亩土地建成的。因为土地需要“休息”,去年他们只种植了600亩。而就这600亩山药,亩产竟达到了1350公斤。按每公斤山药卖2.9元计算,一亩地纯收入就有3000元。
通过考察锁定项目
种植山药之前,哥哥张彦堂一直从事饲料行业。2011年年初,他发现饲料加工越来越不景气,就想着转行。“我是农民,一直想着承包土地搞些项目。”张彦堂说,一次和堂弟张同堂吃饭时聊起此事,没想到两人一拍即合。
“如果单纯种粮食,就算承包几千亩地也不划算,一定要搞点有特色的农作物才能做好。”张同堂说,他之前干过种子销售,认识一个种山药的朋友,听说市场行情不错。
他们先后到焦作、广州、北京等地考察山药的市场行情,每到一处,不仅询问各大菜市场、批发市场内山药的供需情况,还找到很多专卖店询问山药价格。他俩发现,各大城市对铁棍山药的需求量很大,收购价较高,只要品质好,运输的事儿都不用他们操心,多个采购商表示,会直接把货车开到田间地头收购,有多少要多少。一趟趟转下来,他俩信心倍增,锁定了种植铁棍山药这个项目。
流转2400亩土地
搞起了山药基地
回到家后,张彦堂二人立刻将所有积蓄拿了出来,加上贷款和借朋友的钱,两人投资近千万元流转了2400亩土地,并成立了家庭农场。“因为种过一次山药的地至少要‘休息’三年,所以第一年我们只种了300多亩铁棍山药,剩下的地种植玉米。张同堂的朋友为我们提供种子和技术支持。”张彦堂说。
据张彦堂介绍,2012年春季的一场大雨让他们犯了愁。原来,每个山药种子都要埋在1.6米深的洞中,一下大雨就容易塌沟。这一塌,山药就容易长畸形。“那一年因为下雨塌沟就损失了20万元。后来也经常出现这种情况,我们就利用搭棚子、在地里挖排水沟及雾化喷灌等措施预防。”张同堂说。
为了搞好种植,两人长期聘请技术人员照料山药,还请专家到基地开展技术讲座,对工人进行系统培训。张彦堂说,精耕细作才能打造出产量更高、口感更好、营养更丰富的山药,把品质放首位,生意才能做长。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2年11月,两人的铁棍山药丰收了,亩产达到了1250公斤。如今,他们已将山药种植面积扩至600多亩。随着技术人员的不断增多,两人也开始独立培育铁棍山药种子,亩产也达到了1350公斤,高产的能达到2000公斤,年销售额达200多万元。
村里的富余劳动力
都在基地找到了工作
铁棍山药的种和收加起来需要近三个半月的时间,在张彦堂和张同堂的种植基地里,每年都需要上百名劳动力。
“山药种植基地成立之初,我们就以家庭农场的形式管理日常工作,不仅村里的富余劳动力都用上了,还去外村招了不少人。每年的春季和秋末,有200多人在我们这儿打工。”张彦堂说。
后毛村村民张进安告诉记者,他今年67岁,和儿媳妇一起在基地打工,工资按天结算,一天60元,不用出村就能挣钱,感觉挺好的。
张同堂说,等基地稳定了,他还准备把单一的山药种植业延伸成链,发展山药饮料、烘干山药片和山药挂面等产品,不断扩大基地规模。
《浚县伾山街道办事处后毛村一对堂兄弟流转2400亩土地种植铁棍山药山药变成“金棒棒”每亩“种”出3000元》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hebi.yuduxx.com/qishui/266818.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