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5-10-12 09:37 我要投稿
《联合报》将原来的印刷车间改造成为漂亮的编辑部,其中将印刷机下沉部分的凹坑改造成了小型会议室,他们形象地称之为“游泳池”。
□河之沿儿
9月中旬,省台办组织省内新闻媒体赴台交流,笔者有幸参加了这一活动,第一次近距离地感受了台湾,了解了台湾同行在媒体融合和媒体转型方面所做的探索,也对台湾的社情增加了一些感性认识。
媒体融合:
台湾同行走在前面
在台湾的几天里,我们访问了《联合报》集团、《中国时报》集团、东森电视台等台湾多家主流媒体,并与同行进行了座谈,还听了台湾辅仁大学新闻传播系何旭初副教授所作的《台湾新闻业的过去、现在、未来》讲座,对台湾传统媒体的状况有了初步了解。
和大陆的传统媒体一样,台湾的传统媒体尤其是报纸也受到了新媒体的严重冲击,报纸广告收入下降40%甚至50%以上。对此,台湾同行的评价与大陆同行如出一辙:断崖式下跌。
在应对新媒体冲击、推进媒体融合方面,笔者认为,台湾同行走在了我们前面。当然,台湾媒体受到冲击的时间也比大陆的媒体要早。
何旭初在讲座中告诉我们,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台湾的报纸还非常红火,1990年,《联合报》、中国时报》的广告总收入、发行总量分别占台湾报纸媒体的73.9%、84%。《联合报》那时员工每年有4个月的全额年终奖,在1991年40周年报庆时更是给每位员工发了1两重的金条。而从2005年开始,台湾报纸的发行量就开始下跌,2007年,联合报》、《中国时报》均出现巨额亏损。早在2008年,《联合报》就要求记者给编辑部提供影音新闻。苹果日报》也在2009年跟进,甚至更进一步推出搭配动画的“动新闻”。
近几年,为适应竞争,《联合报》集团、《中国时报》集团都建设了众多新媒体平台,与传统媒体一起形成了核心层、辐射层、外围层等媒体传播的多层次体系。比如《联合报》集团除了《联合报》、《经济日报》、《联合晚报》(下午3点上市,台湾目前唯一的晚报)、《世界日报》(面向北美、泰国发行)、《U paper》(地铁报)等报纸媒体外,还创办了众多的网络媒体、新媒体(他们称之为“数位媒体”),如网络媒体《联合新闻网》《联合知识库》《联合影音网》《读书吧》,新媒体《联合报App》《经济日报App》《搭车吧App》《运彩发发发App》《瞧瞧App》,电视媒体Udn Tv,等等。《中国时报》集团推出的新媒体《中时电子报》,内容集报纸、杂志、电视于一体,点击率在台湾媒体圈内位居第一。
在媒体融合方面,台湾的电视媒体也不甘人后。东森电视台提出,对于那些不在电视机前看电视的年轻人,就让他们在生活的地方看新闻,比如Facebook。东森电视台做融媒体的时间虽然只有几个月,但在Facebook上的视频点击量已达到2000万人次,其中1000万人次在台湾,其他的在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
为了适应各种媒体平台的特点,东森电视台将视频新闻分为两大板块,一个板块是传统的电视,另一个板块是包括Facebook、YouTube、Web、Add等在内的新媒体,其中在电视上的视频时间最长,在YouTube、Web、Add上的次之,在Facebook上的最短,只有30秒~50秒。每天的24点电视新闻,都要播报从Facebook上选出的当天最热门的5条新闻。
“谢谢你”不绝于耳
在台湾的几天里,到处都能听到“谢谢”“谢谢你”“谢谢你呀”的声音。不管是吃早餐时给服务员递早餐券,退房时交还房卡,还是在大街上随便一间小店里买瓶矿泉水,得到的“谢谢你”都是少不了的,甚至连给酒店服务台打电话反映客房里缺了什么东西,服务人员竟也以“谢谢你”作为告别语。总之,在所有的交际场合,对方给你说的最后一句话几乎都是“谢谢你”。这种文明氛围、这种感恩之情实在是让人产生良多感慨。置身于这样的环境中,也让我们不由自主地跟着说了很多“谢谢”。
一句句“谢谢你”,足以体现公众的文明程度。
公众自律意识强
从几件事上能够感受到台湾公众都具有较强的自律意识。
其一是垃圾箱比较少,但环境很干净。不管是台北还是高雄,街道都不宽,但都很干净,地上几乎见不到塑料袋、纸片、烟头等垃圾。与大陆不同的是,台湾公共场合的垃圾箱并不多,包括酒店的走廊里,想找个垃圾箱都不容易。一方面垃圾箱很少,另一方面又很干净,真是形成了一个鲜明对比。对此,台方的陪同人员解释,大家都养成了不随手扔垃圾的习惯,所以就没必要设那么多垃圾箱了。
其二是骑摩托车戴头盔。台湾的街头,到处都是骑摩托车的人流,尤其是台北,十字路口绿灯一亮,浩浩荡荡的摩托大军奔涌而过,煞是壮观。里面有部分是不是电动车不得而知,但都是摩托车的样子,一般的自行车很少见。不管是驾驶摩托车的还是坐在后座的,无一例外地都戴有头盔。一股车流驶过,一个个圆光光、亮晶晶的头盔,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其三是高速公路没有人工收费站。台湾的高速公路都没有人工收费站,也没有挡杆,通行费依靠高速公路出入口上方的电子眼识别贴在车辆上的电子码来计收。这种做法既大大提高通行效率又节省大量人力。
《感受台湾》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hebi.yuduxx.com/qishui/258205.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