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12-18 20:59 我要投稿
鹤壁市鹤山区立足辖区旅游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密切贫困户利益联结机制,将旅游与扶贫深度融合,以乡村旅游助推脱贫攻坚。经过近几年的持续努力,辖区王家辿村被评为“中国传统村落”、“中国最美休闲乡村”、“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施家沟等7个村被评为省级古村落,东齐、黄庙沟等9个村被列入“全国重点旅游扶贫村”。培育乡村旅游模范村5个,发展农家乐、民宿客栈28家,实现旅游产业直接就业267人,320余名村民售卖特色山货,旅游产业发展为贫困人口就业、创业提供平台,成为全区产业扶贫的重要支撑,进一步促进了山区贫困群众的脱贫致富。jL9鹤山区人民政府
一、摸排资源,确定乡村旅游优先发展思路。鹤山区对全区旅游资源、内外交通道路,尤其是各自然村的石屋民居、文物遗存、礼仪民俗、山货特产等进行认真摸排,明确了鹤山区旅游扶贫重点乡村,优先启动了以国家级传统村落王家辿为核心的西部山区特色乡村游,将乡村旅游产业发展作为助推山区群众脱贫的重要途径。邀请省、市文化旅游专家实地调研,研讨鹤山旅游发展方向,编制了全区文化旅游发展规划,确定了以旅游促发展、以旅游带脱贫的发展思路。jL9鹤山区人民政府
二、因地制宜,设计开发旅游特色产品。聘请旅游专家到山区实地考察调研,设计了骑驴坐驴车、篝火烧烤、农村集市购物、锣鼓秧歌迎亲等极富地域民俗特色的旅游项目;开发了乡村高粱酒、莲儿大娘羊馍馍、纯红薯粉条、半手工鞋垫等多个特色旅游商品;规划了一日游、两日游线路;创办了“东齐香椿节”、“金凤岭油菜花风车节”、“山楂文化节”等节庆主题旅游活动。高密度编辑发布宣传微信,多群体邀请采风活动,不断扩大参与和知情人群,在鹤壁市及周边地市迅速打开了知名度。jL9鹤山区人民政府
三、连片开发,发挥辐射带动作用。2016年初,根据王家辿等七个传统村落的天然分布,提出了“北斗七星”传统村落群的旅游概念,结合其资源特点,大力发展民俗旅游、休闲旅游、生态旅游、文化旅游、农业旅游、红色旅游等特色旅游,按照“各上一盘菜,共办一桌席”的思路,统筹整合扶贫、交通、旅游、农业、水利等多个相关部门整村推进、美丽乡村带建设、传统村落保护、旅游发展奖补等惠农项目资金6000多万元用于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重点打造王家辿辿里人家、西顶村西顶小镇、施家沟李家大院、狐尾沟休闲农庄等旅游扶贫品牌。目前已引进乡村旅游开发企业、生态农业公司和农家乐40余家,贫困户人均增收1850元,形成了“美丽乡村+生态旅游+农家乐+务工”的脱贫模式,带动脱贫效益明显。jL9鹤山区人民政府
四、政策引导,鼓励旅游企业吸纳贫困人员就业。鹤山区制定出台了《鹤山区乡村旅游扶贫工程行动实施意见》、《鹤山区转移就业支持脱贫攻坚工作实施意见》等文件,通过财政补贴等方式,鼓励引导旅游企业、农业庄园和个体经营户,在生产、经营、管理中就近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组织引导贫困户参与种植、养殖业发展,指导开发土特产品,与贫困村、贫困户建立旅游扶贫利益联结机制,探索旅游区带村、旅游企业带贫困户的旅游扶贫新模式。五岩山旅游区已与施家沟等3个贫困村签订协议,结成帮扶对子;各旅游山庄通过开展务工、旅游服务等方式带动不少于2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jL9鹤山区人民政府
五、市场运作,引进企业投资乡村旅游。随着鹤山区西部山区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和休闲旅游市场的快速发展,企业投资开发乡村旅游的热情不断高涨,已先后有河南恒力化工、北京鼎盛旅游开发公司等多家企业到鹤山区西部山区及传统古村落开发建设旅游项目。总投资600万元的西顶小镇项目重点发展中高端休闲旅游接待,租用20多套村民石屋院落,改造建设民居旅馆,能够满足60人住宿休闲,形成了“资产收益+务工+农产品销售”的脱贫增收模式;投资1.5亿元的西杨邑村古村落保护开发项目,规划占地500余亩,在对古村落进行保护性开发的同时,配套建设商业街、餐饮酒店、停车场等设施,打造集休闲度假、古村旅游、购物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项目。张家沟旅游公司、佛头山农庄等旅游开发项目正加快推进,鹤山区“政府投资改善基础设施、企业投资集中开发经营、村民分散规范经营”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日渐成熟,其影响和示范效应不断扩大,吸引了全市及周边地区大量游客前来。(区扶贫办)jL9鹤山区人民政府
《鹤山区五项措施实现乡村旅游和精准脱贫》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hebi.yuduxx.com/heshan/779794.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