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5-02-04 18:08 我要投稿
【中原经济网讯】近年来,鹤壁市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农村经济的腾飞,增强了农村经济实力,特别是从1999年成为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后,起到了龙头带动作用,已成为农民收入新的增长点。畜牧业“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被称为“鹤壁模式”,为种植业结构调整提供了借鉴经验。但从近几年鹤壁畜牧业生产、畜牧产品加工、储藏、销售等经营环节状况看,还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问题,畜牧业龙头企业本身存在的问题也比较明显,不利于今后鹤壁畜牧业及其产品加工业的持续快速发展。因此,研究鹤壁市畜牧业及其加工业的现状,分析其存在问题,采取积极对策,对今后鹤壁农业结构、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以及畜牧业的持续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鹤壁市畜牧业现状
1999年以来,是鹤壁市畜牧业高速发展阶段。在这期间,形成了以肉鸡、生猪饲养、畜产品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具有鹤壁特色的畜牧产业,已基本形成了“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生产经营模式,初步实现了畜牧业生产的工业化。
截止2012年底,全市生猪出栏达到109.05万头,家禽出栏12779.55万只,肉类总产量达到万25.08万吨,蛋产量达到15.50万吨,分别是1999年的1.8倍、3.16倍、2.79倍和2.12倍。年均增幅分别达到13.8%、24.31%、21.46%和16.31%。畜牧业产值达到61.07亿元,人均畜牧业产值、人均肉类总产量、人均蛋类总产量等主要指标排序连续十三年居全省18个省辖市之首。畜牧业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57.63%,比1999年提高19个百分点,农民人均从事畜牧饲养业的纯收入达到1467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由1999年的3.0%上升到2012年的15.6%。提高12.6个百分点,对农民收入的贡献率连续十三年在5.0%以上。
二、 鹤壁市畜牧业生产分布及变动情况
鹤壁市是河南省主要的生猪、肉鸡和蛋鸡生产基地,畜牧业也是鹤壁市区域经济的优势产业,鹤壁市历届政府都高度重视畜牧业的发展。鹤壁市畜牧业经过十多年的持续快速发展,呈现出产业化经营、规模化养殖、社会化服务和区域化发展的总体格局,已成为河南省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具有养殖规模总量大,集约化成度高,养殖密度大、防疫体系健全等特点。
鹤壁市畜牧业从2002年到2012年这十年间发展迅速,生猪、牛、羊、禽等品种的存出栏量都有了大幅度的增长,规模化养殖程度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与发展。
鹤壁市畜牧业规模养殖场(户、单位)情况
规模养殖(户、单位)规模养殖场数量生猪 (头)牛(头)羊(只)家禽(只)
猪出栏猪存栏牛出栏牛存栏羊出栏羊存栏禽出栏禽存栏
2002年49041815385753362912098497660797667185479296717434193
2012年17880552719319911217126323262283016259314474310190068031585465
《鹤壁市畜牧业发展情况研究》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hebi.yuduxx.com/jingkai/123932.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